西工体育场往事(城市档案)
【资料图】
学生时代的运动会、酣畅淋漓的足球赛、盛大的牡丹文化节庆典文艺晚会……西工体育场这座洛阳地标性建筑,承载了人们的无数回忆。
学生时代的运动会、酣畅淋漓的足球赛、盛大的牡丹文化节庆典文艺晚会……西工体育场这座洛阳地标性建筑,承载了人们的无数回忆。它曾历经辉煌,有数十万人在此集会,如今随着城市阳台项目开工,其将迎来蜕变。
拆除后的西工体育场记者走访了多位对西工体育场有着特殊情结的市民,从他们珍藏的回忆中探寻西工体育场的昔日风采。
始建于1958年 曾是孩子的游乐园、情侣的约会地
“大人们在体育场里打麦子、晒油菜籽,孩子们就在一旁乘凉、捉迷藏。”提起西工体育场,市民马雪琴回忆起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洛阳市西工区志》记载,西工体育场兴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约2.43万平方米,内有400米标准跑道的田径场和宽60米、长102米的足球场,还有一面能容纳近2万名观众的看台。在那个文娱活动相对匮乏的年代,这个大场地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宽敞、自由的活动空间,也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园。
今年69岁的马雪琴,就住在体育场东边的村子里,步行至体育场只要10分钟。“那时谁家孩子到了饭点儿没回家,大人都会先去体育场里找找。”马雪琴回忆说,在十几岁时,每逢双休日,她就会约上好友,借上邻居的“二八大杠”,一起到体育场学骑自行车,“大家通过出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谁先骑,输了的小孩儿就在后面帮忙扶车子,都是直到摔得膝盖上满是伤疤才学会骑车”。
有居民回忆,20世纪60年代的体育场周边种满了梧桐树,夏季炎热时,大家都喜欢聚在树下乘凉、闲聊。久而久之,这里也成了不少年轻人的“约会圣地”。
“体育场里地方大,到了晚上树底下凉快又安静,也不担心被别人或家长看见,所以我俩就常在那里见面。”63岁的沈红霞脸上洋溢着笑容,将那段幸福时光娓娓道来,她与爱人既是同村伙伴,又是同班同学,情窦初开的年纪,俩人互生好感,“那时候没有手机,要么彼此碰见了悄悄说一声,要么就托人捎口信,说晚上在体育场西门的树下见面”。
结婚后,沈红霞夫妻俩也时常到体育场里转悠。“有时他还会打趣:看,我就是在这儿把你追到手的!”如今,西工体育场即将改头换面,沈红霞也期待着在未来新的一砖一瓦里,找寻宝贵的青春记忆。
[1] [2] [3] 下一页 尾页